查看原文
其他

19年开37家店个个赚钱,她是怎么做到的?

红餐访谈组 红餐 2019-06-01
推行去亲情化、门店合伙制的经营管理模式,大家都有归属感,有明确的职业规划,彼此信任相互依存。黄海鹰说,“回家湘”里“没有‘皇亲国戚’,从不搞特殊化,都要穿工衣戴工牌,统一叫职务上的称谓,领一样的工资。我们没有老板,店长就是老板。” 


黄海鹰谈餐饮连锁创业路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u0621pmrex6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夜幕降临,“回家湘”珠海前山店亮起了温馨的灯光,数名服务员站在店门前,每有客人前来,便会用轻快的语声道上一句:“您好,欢迎回家。”


这样的场景,每天都在“回家湘”上演着。


其创始人黄海鹰说:“我们希望带给客人一种回到家的感觉。”


这种感觉,黄海鹰已经营19年,餐厅也从一个开到了37个,遍布广东、湖南、湖北等省份。


令人咂舌的是,这37个店开一个火一个,老店新店无一关停。


1


“多条腿”走路

创下每个店都盈利的神话


1991年,黄海鹰从华中理工大学(华中科技大学前身)中文系毕业后,应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来到珠海经济特区一家外企工作。8年后,她在机缘巧合之下,创立了“回家湘”湘菜品牌。



“品牌创立之初,只有十几张桌子。”谈起“回家湘”的发展,黄海鹰颇为自豪,在她看来,不盲目扩张十分重要。“有100万的钱只做50万的事,紧紧把握住风险主控权,稳扎稳打。”


因此,“回家湘”始终坚持走直营发展之路,直到2015年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,3年开了19个店,每个店的规模都是上千平方米。


去年,“回家湘”年收入数亿,一跃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餐饮品牌。在这一份靓丽成绩单的背后,凝聚着黄海鹰以及众多回家湘人的付出和惊人的智慧。


▌ “去亲情化”管理


和许多初创餐厅一样,“回家湘”早年也是主要依靠亲友帮工,维持餐厅的日常运转。如何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,让大家上下一心做好工作?黄海鹰想到了她在外企工作时接触到的去亲情化管理模式。



“不管是谁,按劳取酬,唯贤是用,不搞特殊化。”黄海鹰说,她把这种模式照搬到了“回家湘”,“一开始大家都不太适应,认为都是一家人,何必搞得那么复杂 ,慢慢地习惯了,也就能理解了。”


▌ 实行门店合伙机制


“回家湘”37个直营店,拥有1000多名员工,其中满15年的有50人左右,满10年的有100多人。这个数字在人员流动性大的餐饮行业里,是比较难得的。



“因为我们的门店合伙制,让大家看到了前景,实现了共同的创业梦想。”


黄海鹰说,每个新店开业前,公司都会召集有资格成为合伙人的员工开会,设定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顺序资格合伙人,逐级进行筛选,从中遴选出优秀的伙伴,负责经营管理新门店。


“我们采取财务透明制,所有股东都会在同一天收到报表。公司与员工之间,彼此信任,相互依存。”黄海鹰介绍,“回家湘”实行门店合伙制以来,已经有近百名员工成为合伙人,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。”


 ▌ 结对帮扶“脱贫”


当然,“回家湘”的37个店,也不是每个店都是一开始就持续盈利的。


黄海鹰举例说,去年有一家门店,就由于市场变化的原因,经营情况出现明显下滑。

“我们出台了一个奖励办法,以更优秀的人才来弥补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。”黄海鹰介绍,公司通过抽调其它店内有能力、有激情的优秀管理人才进行精准的结对帮扶,激发了大家再次创业的激情。


帮扶工作开展不到3个月,该门店的营业收入就涨了30%以上,相当振奋人心。


2


善于化危为机

把握机遇实现“弯道超车”


19年的厚积薄发,“回家湘”成就了年收入数亿的辉煌。然而,鲜少有人看到其光鲜靓丽的背后,也曾经风历雨。


▌ 创业初期遭遇“过山车”


“回家湘”的第一个店位于中山市坦洲镇,店规模极小。“开业第一个月,就很火爆,盈利上万元,这个收入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,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。”黄海鹰说,可谁也没想到,几个月后的一场意外把“回家湘”打回了原形。



当时,在“回家湘”用餐的客人全部喊肚子疼、拉肚子,“那个场景把我们吓坏了,赶紧把客人们送到医院。开业赚到的第一桶金,全用来赔付医药费了。”


更重要的是,政府有关部门就此事件责令 “回家湘”停业整顿,员工也走了大半,这几乎是灭顶之灾。是放弃还是坚持?黄海鹰面临创业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抉择。


直到事件真相大白,查出“肇事者”是“外面采购的凉菜”,黄海鹰才松了一口气。


“经此一劫后,‘回家湘’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,从食材的选择、采购、使用、管理到餐桌,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,从此再没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!” 


▌ 化危为机巧度行业寒冬


近20年来,我国餐饮行业经历了好几次寒冬,如2003年的SARS禽流感、2008年的金融危机、2012年的“国八条”,很多餐厅在经营惨淡之下,不得不关店“止损”。


每次危机一来,我们就停业装修升级软装,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客人,重新开业后还会配套相应的促销优惠。”黄海鹰说,这种做法一开始被同行认为“是疯了”。但事实证明,这是对的,“‘回家湘’留住了客源,还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。”



▌ 团队被“连锅端”挖走


“回家湘”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店早年生意火爆的场景,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,“店面规模也一再扩大,从最初的200平方米扩张到了3600平方米。”


这自然惹来了“有心人”的眼红。黄海鹰说,“有的老板天天来吃饭,跟经理、店长打关系,最后以翻倍的工资把我们整个团队连锅端走了。”


也正是这一次教训,促使黄海鹰推行门店合伙制,加管人才管理,“让大家都有归属感,有明确的职业规划,都在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。


至此,回家湘现有的管理团队越来越稳定,不为外界诱惑所动,之前流失的员工也回来不少。


3


收缩扩张步伐

打造好吃健康的品质餐饮


“这里没有‘皇亲国戚’,从不搞特殊化,都要穿工衣戴工牌,统一叫职务上的称谓,领一样的工资。我们没有老板,店长就是老板。”


回想过去,黄海鹰说,当年创立“回家湘”,纯粹是希望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,能够彼此照应,相互支持。


之后通过一步步的努力,回家湘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,最终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,也改变了很多员工的命运。



“2018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“回家湘”不设开店目标,不作盲目的扩张,将继续打牢基础,专注做好品质餐饮,打造好吃又健康的湘菜品牌。待到时机成熟之时,自会厚积薄发,水到渠成地拓展市场。”


对于未来的发展,黄海鹰并不急于求成。在她看来,遵循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,才是“回家湘”应有的发展路径。


结语


采访黄海鹰,记者颇有种“于无声处听惊雷,于无色处见繁华”的感觉。


她因亲情而创立“回家湘”,却又在“回家湘”里去亲情化;团队被“连锅端”挖走,她马上推行门店合伙制;新店经营出现问题,她用优秀人才来弥补不足……她的种种做法,无不于平淡中见大智慧,这在餐饮行业里还未出现系统化、标准化概念的时代,在极少餐饮人能在门店合伙机制中走得长远的背景下,是极其难得的。

记者 |  红餐网_张锦梅

编辑 |  红餐网_方枪枪

视频 |  红餐网_王伟、罗庄

《洪波高端访谈》往期回顾



仟福粥城廖俊青 | 阿外楼周宗权

后街唐厨叶振威 | 俏凤凰吴天真

点都德沈志辉 | MGF餐饮麦广帆

半岛餐饮利永周 | 五马美食林朱少光

嘉和一品刘京京 | 扬州狮子楼吴松德

海银海记曾海银 | 新世界餐饮张宪荣

九毛九管毅宏 | 辣莊鲁小旭 |72街周明

溢香厅柯五一&柯巴嫩 | 伏牛堂张天一

“奈雪の茶”彭心 赵林 | 佬麻雀何威 蒋玲

羲和张钧 | 松哥油焖大虾 | 青和唐际程

仔皇煲薛国巍 | 武圣王刚 | 小蓝鲸刘国梁

巴奴杜中兵 | 将太无二邢力 花舍郑金艳

外婆家吴国平 | 阿兴记刘英 | 知味观戴宁

美奈小馆郭斌 | 大弗兰郑捷 | 西少爷孟兵

蚝爷陈汉宗 | 云味馆迟焕涛 | 大龙凤彪哥

旺顺阁张雅青 | 艳阳天余震彦  | 新辣道李剑

外婆味道何星桥 | 井格王贻达 | 茴香李鑫蔚

福照楼余浩然 | 局气韩桐 | 顺风123戴华露

庆丰高文慧 | 东来顺周延龙 印巷小馆尹彪

黄记煌黄耕 | 金百万邓超 拉丁餐饮吴春清

gaga鲜语冯敏 | 乐凯撒陈宁 |胡桃里詹宗德

和合谷赵申 | 喜家德高德福 | 五斗米王顺海

渝味晓宇张平 | 宴遇傅乙晟 |小恒水饺李恒

釜山料理张东威 | 探鱼李品熹 | 德庄李德建

百年老妈李华 | 眉州东坡梁棣| 望湘园刘慧

华天饮食贾飞跃 | 阿五樊胜武 | 临家邱尚振

陶陶居尹江波 | 迷尚豆捞曾雁翔 | 全聚德邢颖

人人湘刘正 | 很久以前宋吉 | 比格披萨赵志强

避风塘叶锡铭 | 一笼小确幸 | 木屋烧烤隋政军

花家怡园花雷 | 耀华饮食区又生 | 客语许可鹏

蛙来哒罗清 | 青石玖宫应凌云 | 一茶一坐林盛智

红鼎豆捞常发文 | 万岁寿司何荣万 | 侨美杨浩益

北京宴杨秀龙 | 呷哺呷哺贺光启 | 冰城串吧张利

徐记海鲜徐国华 | 炊烟时代戴宗 | 和记小菜何征

摩提工房苏悦 | 巴比馒头刘会平 | 遇见小面宋奇

赤坂亭游忠旺 | 70后饭吧梁晓黎 | 小放牛张志民




内容交流  |  请加微信:hongcw66 
商务合作  |  电话/微信: 13265099024


↓↓↓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